行业资讯

疫情过后智能制造行业有什么影响,如何化危机为机遇?

2020-02-19 17:58:06 aipaae

2020年的开局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措手不及”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此用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向奋战在一线的人们致敬。

过去的2019年用“惨淡”二字来总结一点也不为过,2020年的开局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措手不及”。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疫情持续蔓延,国家和地方政府延长春节假期,各区域重点城市实施人员管控,武汉前线医疗物资供不应求。勤劳善良的中国人“被迫”过了一个最长的春节假期。

本人作为行研人员,因为职业的原因可以接触到很多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主朋友,对于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的预判,除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数据理性分析,最后还少不了一点自我的直觉、设身处地与感同身受。

下面将从疫情的影响展开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制造业的影响→对机器人产业的影响来阐述分析:

图片关键词

01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因为今年的新冠疫情与2003年的非典较为相似,当年的经济曲线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现如今的经济体量与当年已经有较大的差异,此外,中国的经济结构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可以总结的是,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已经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本次疫情对第三产业的打击可以说是极其严重的,其中以旅游、消费、零售、餐饮等产业影响最为突出,将会直观的反应在当季GDP上。

2003-2019年三大产业占变化情况

图片关键词

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2020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断崖式下滑是大概率事件,从影响的延续性上来看,参考2003年非典的影响,其中对于以消费服务类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影响将延续到二季度,对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影响均在当季,即影响时长约为一个季度左右。

对于工业领域的影响会是短期行为,但影响深刻,尤其是对众多中小企业而言,一个月的零收入,租金与人员成本就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2对制造业的影响

恰逢春节假期,此次疫情对制造业的影响不言而喻,显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假期延长、区域管制、物流难支撑,人员难到位导致开工难,复工慢,收入减少;隐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隐性成本增加,包括供应链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

在产业链全球化的今天,虽然疫情的中心在湖北武汉,但可以预见的是对于制造业而言,绝不仅仅是区域性的影响,全国的制造业甚至全球的制造业都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口罩生产为例,短期内的需求暴增,国产厂商产能较难满足,国外厂商产能在一定程度填补了国内的空缺;以汽车生产为例,上万个零部件的生产供应有赖于遍布全球的成百上千个供应商的协同配合,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个制造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GGII通过对各行业的梳理与总结,结合调研问卷的结果,对各行业2020年的发展做出预判:

2019-2020年各行业增长情况及预测

图片关键词

03对机器人产业的影响

从机器人的应用分类来看,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在新疫情影响下,在服务场景中,各种类型的服务机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在体感检测、配送、送餐、消毒杀菌、医流、手术等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有效的替代人员进行作业,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风险,在此我们归为机器人的“台前”角色。

过去的一段时间,服务机器人经历过短暂的起伏波动的震荡,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2016年服务机器人迎来了发展热潮,众多企业扎进这个领域,但最后能真正找到应用场景并实现产业化落地的企业寥寥无几,更多的厂商做的是低端的To C端市场,与玩具无异,在弱人工智能阶段没有真正解决刚需和痛点问题。

技术在进步,行业在迭代。在服务场景中,真正的高价值领域在于To B端的市场,如医疗机器人、巡检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等,过去几年,AGV获得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器脚”的技术落地。

在众多商用服务场景中,商用服务机器人技术中的导航、避障、智能控制等都与AGV存在一定的相通,但商用服务场景的应用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仅在部分场景的巡检应用相对成熟。

此次疫情中投入应用的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既有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大众对于机器人应用认知的提升,同时也是一场实景的考验,对于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说完了“台前”的角色,我们需要讲一下“幕后”的角色—工业机器人。相较于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它们主要在制造业的产线上充当“劳动力”,降本增效是他们为企业带来的潜在价值。

GGII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15.31万台,同比下滑2.11%。

2014-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预测(单位:万台,%)

图片关键词

从整体市场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呈同比下滑态势,四季度开始,增速开始转正,下游需求呈分化回暖迹象。从细分产品来看:

▪多关节机器人作为占比最高的产品,增长稍显乏力,呈一定程度的下滑;

▪SCARA机器人受到3C、汽车电子的影响,没能延续去年的高增长,预计较去年略有下滑;

▪并联机器人因基数小,2019年在食品、医药、日化、物流等领域有所突破,获得一定的增长,国产厂商表现亮眼;

▪协作机器人逆势上扬,2019年依然取得30%左右的增长,随着玩家的增多,各厂商销量逐渐开始分层;以发那科、安川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亦在协作机器人上推陈出新,开始发力,可以预见未来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会愈加残酷。

多关节机器人作为占比最高的产品,增长稍显乏力,呈一定程度的下滑;

SCARA机器人受到3C、汽车电子的影响,没能延续去年的高增长,预计较去年略有下滑;

并联机器人因基数小,2019年在食品、医药、日化、物流等领域有所突破,获得一定的增长,国产厂商表现亮眼;

协作机器人逆势上扬,2019年依然取得30%左右的增长,随着玩家的增多,各厂商销量逐渐开始分层;以发那科、安川为代表的外资巨头亦在协作机器人上推陈出新,开始发力,可以预见未来协作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会愈加残酷。

虽然中美已经签订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但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处于“换轨”过程中,对于制造业而言,承压将会是长期命题。

对于机器人产业而言,很大程度上受到下游制造业景气度的影响,从目前的态势来看,受疫情的影响,下游需求释放尚需时日,全面回暖的逻辑尚未能成立,但细分领域的阶段性回暖是大概率事件,传导到机器人产业链。

GGII判断,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会有小幅增长,在个别细分领域有望会有新的需求拉动,如3C行业中的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短期内,医药领域自动化需求将有望暴增,对于包装、分拣等相关厂商而言是利好。

受到疫情影响,人员复工的不可控因素依然存在,对于众多制造业而言,如果说过去对于自动化的投入持观望态度,此时在观念上与理念上的转变会是大概率事件,背后的逻辑是成本、人员、效率的综合权衡,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会是核心要素。

消极的影响体现在出口的受限,2019年中国有超过45家机器人厂商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较2018年增加23家以上,受疫情的影响,短期内出口很多国家和区域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出国也带来影响,对相关机器人厂商来说将是坏消息。

中国智能制造战略持续推进,在进入“十四五”的前夕,工业机器人产业阶段性大考也将来临,对于众多机器人厂商而言,需要告别过去的粗犷式发展,回归理性和价值创造。

对于工业机器人厂商而言,需求的满足=价值创造,新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但是带给大家的思考的长期的:

当低价竞争开始收效甚微时,说明价格的边际效应开始递减,单纯依靠价格取胜的策略逐渐失效;当四大家族开始转身大力进入一般工业领域时,国产厂商才意识到什么是“狼”来了;当苹果、华为新一轮的创新来临时,5G、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AR/VR、智能电视等产品被赋予新的定义,3C行业的低迷或有望被打破;当需求摆在眼前,你却无法满足时,那才是苦恼;当机会来临时,往往是有所准备的厂商才能抓住……

疫情终将结束,您当有所作为!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